《法苑珠林校注》勘误

《法苑珠林》,唐释道世撰,全书约百万字,博引诸经、律、论、传等四百多种。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三册。本书为一切佛经之索引,具有佛教百科全书之性质。
中华书局出版《法苑珠林校注》(ISBN:9787101024845)是由周叔迦与其弟子苏晋仁整理而成,是目前最好的校注本。然而因为该书卷帙浩繁,本人发现尚有某些校注之处有待商榷,故略加考证,详列如下。

第一册

  1. 正文第五十三页第三行,六十八页第七行,七十一页第五行。文中“福慶天“疑是”福愛天”。慶、愛二字字形相近,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里有“福愛天”一词。
  2. 第六十五页。最后一行原文引用《大智度论》卷九“一万八千三百八十三”(18383),疑是“一万六千三百八十三”(16383)。同页第四行,“六万五千年,五百三十五”,即65535 = 216 - 1。而 214 - 1 = 16383。首先,16383更符合前文叙述,其次,六、八字形相近,传抄易错。
    网上看到的几种电子版与扫描版《大智度论》卷九,原文都写作“万八千三百。八十有三岁。”,应该都写错了,正确的原文应是“万六千三百。八十有三岁。”
  3. 第七十页。第四行“等活地狱寿五百岁,计人间”。逗号应改为句号,因为上下文没有关系。上文“人间日月九百万岁。即是等活地狱一日一夜。如是日月岁数等活地狱寿五百岁”,意思是以人间九百万岁为等活地狱一日一夜,等活地狱寿五百岁,此五百岁为等活地狱五百岁,计人间9000000*500*360岁(文中一年均按360日计算)。由于此数字太大,原文没有表述“计人间9000000*360*500岁”,所以原编辑误以为下一句的“计人间。。。”承接上一句。实际句意到此结束,与下一句无关,所以逗号应改为句号。
    同样,第六行“黑绳地狱寿千岁,计人间”、第七行最后一个逗号、第九行“寿四千岁,计人间”、第七十一页第一行“寿八千岁,计人间”、第二行“一万六千岁,计人间”,其中逗号均应改为句号。
  4. 第七十页第六行。“计人间二百岁,为炎魔天”,逗号可以去掉,因为在上下文其他类似表达的句子里没有断句,这里不必要用逗号。
  5. 第七十页注释三、四。这两处,高丽藏是对的,不应改动。注释三,原文为“三亿六十万岁”,应改为高丽藏“三亿六百万岁”。佛经里的亿,有的等于十万,如第六十四页第八行“三亿二万由旬”,相当于“三十二万由旬”,是同一行里“十六万由旬”的两倍;有的等于一千万,即第七十页的几处。正确的“三亿六百万岁”等于三千六百万,即100*1000*360=36000000。100岁为一日夜,寿1000岁,一岁360个日夜。
    注释四,原文“二百三十亿万岁”,应改为高丽藏“二百三十亿岁”,一亿等于一千万,相当于现代数学里的23亿岁。800岁为一日夜,寿8000岁,一岁360日夜,所以800*8000*360=2304000000,即23亿4百万。4百万相对23亿很小,可以省略4百万,即高丽藏“二百三十亿岁”。最好能加上4百万,写作“二百三十亿四百万岁”。
  6. 第七十五页第四行。“其中由有七种金山是四天王城,邑聚落悉在其中”,应是“其中由有七种金山。是四天王城邑聚落悉在其中”。意思是“这四位天王的城邑聚落悉在其中”。佛经很多是四字四字断句。
  7. 第七十七页第三行,“是故称天共称为”应改为“是故诸天共称为”。第四行末有同样的句子。
  8. 第八十页第四行。引用《立世阿毗昙论》“有万七百房室”,应改为“有七万七百房室”。《立世阿毗昙论》写作“有七万七百房室”。70700*7=494900。符合下一行的“四亿九万四千九百”,即494900。(此处一亿等于现代十万。)70700*7*7=3464300,即下一行的“三十四亿六万四千三百”。(此处一亿等于现代十万。)而且,70700=101*700。此101和第三行“凡一百一所”对应。所以应改为“有七万七百房室”。
  9. 第八十页第八行。“有百楼观有七重”应改为“有百楼观,观有七重”,更符合佛经常用表达,也符合下文的表达。《杂阿含经》原文是“有百一楼观,观有七重”。
  10. 第八十三页第九行。“五、天身无有皮肤体筋脉血肉”,应改为“五、天身无有皮肤骨体筋脉血肉”。其他版本《长阿含经》有“骨”字,符合四字断句。第十行“十、身随意”应改为“十、身随意色”。
  11. 第八十四页第九行。“非其境界故。如不觉彼触故。上界地来向下时”,应改为“非其境界故,如不觉彼触。故上界地来向下时”。首先,第一个句号改逗号。其次,从上一行句末“若上界”开始,意思是“如果上界地居天人来向下时,不化成下身,则下眼不见,不是其境界的原因,如同不觉彼触。所以(故)上界地居天人来向下时,一定(必)要化成下身”。“故”和“必”关联,而且“故上界地来向下时”四字四字断句。《阿毗达磨顺正理论》此处句号位置和此页一样。
  12. 第八十五页第二、三行。“胜于日月。及欲界果报光明离欲天。取要言之,是诸光明皆由”,应改为“胜于日月及欲界果报光明。离欲天,取要言之,是诸光明皆由”。“诸光明”指的是“离欲天的光明”,即“色界诸天的光明”。我看到的电子版《大智度论》标点也是错的。
  13. 第八十九页第六行。“转成身”,《立世阿毗昙论》作“转成身分”。
  14. 第九十二页注释一。此偈出自《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贤首菩萨品第八之一》,原文“帝释普应诸天女。九十有二那由他。天女各各心自谓。天王独与我娱乐。”。第七行“唯局初禅三天”,“局”疑是“有”。
  15. 第九十七页第九行。“皆来到此驴圣人边,睹设供养已”,缺文,应是“皆来到此驴圣人边,种种供奉赞叹称扬,如是苦行生来未睹。设供养已”。第十行,“若我能”应是“若我力能”。第十一行“我欲了知分别识解暗瞑故,不惮劬劳”应是“我欲了知分别识解,愍暗瞑故不惮劬劳”。
  16. 第九十八页第三行。“饶益我等。知彼宿属于火天”应是“饶益我等。我知彼宿属于火天”。第四行“形如似剃刀”应是“形如剃刀”。第六行“行三十五时”应是“行四十五时”,参考第102页第十行“有五宿行四十五时,所谓毕。。。”。
  17. 第102页第11行。“宣。我今略说是宿时,”应是“宣,我今略说。说是宿时,”。
  18. 第103页最后一行。“名伽力出现于世”应是“名伽力伽出现于世”,而且人名没有画竖线标注。“置于星宿”应是“置诸星宿”。
  19. 第111页第七行末。“日行路”应是“日行外路”。与第九行“日行内路”对应。
  20. 第113页第一行。“人眼所见,知四十二万由旬,人眼所见。”《处处经》原文“人眼所见,四十二万由旬。”
  21. 第115页第7行。“二十七日加六十分之二十一”(27.35),《大智度论》作“二十七日加六十七分之二十一”(27.3134),更接近月球公转和自转周期27.32天。《开元占经卷十一》有“(月)行一日,十三度六十七分度之二十五半。二十七日,一千三百四十(67*20)分度之七百四十三奇一而周天矣。”分母中有因数67。
  22. 更新中…